其与、 其中、 其乐无涯、 其乐融融、 其他、 其佗、 其余、 其势汹汹、 其命维新、 其奈、 其奈我何、 其如、 其它、 其实、 其应如响、 其应若响、 其时、 其来有自、 其次、 其然、 其程、 其者、 其诸、 其貌不扬、 其道亡繇、 其道无由、 其那、 其间、 其雨、 其验如响、 其高、 其鱼
万变不离其宗、 三分天下有其二、 三折其肱、 三缄其口、 上下其手、 不一其人、 不乏其人、 不厌其烦、 不厌其繁、 不厌其详、 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、 不堪其忧、 不安其室、 不得其所、 不得其死、 不得其门而入、 不得已而求其次、 不改其乐、 不知其子视其父、 不知其所以然、 不知其详、 不私其利、 不胜其任、 不胜其烦、 不胜其苦、 不计其数、 世济其美、 两全其美、 两害相较取其轻、 两得其中、 两得其便、 两得其所、 久而不闻其香、 乐在其中、 乔其纱、 乘其不备、 乘其不意、 书读百遍,其意自见、 二三其德、 二三其意、 二三其操、 二三其节、 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、 二者必取其一、 二者必居其一、 亲临其境、 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、 人尽其才、 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、 人百其身、 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、 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、 以售其伎、 以售其奸、 任其自便、 任其自然、 会逢其适、 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、 何其毒也、 何其相似乃尔、 俨乎其然、 偿其大欲、 傅致其罪、 儗非其伦、 允执其中、 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、 充其量、 全其首领、 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、 兵在其颈、 再不其然、 再实之木,其根必伤、 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、 出其不备、 出其不意、 出其不意,掩其不备、 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、 出其不意,攻其无备、 出其不虞、 击其不意、 击其犹犹,陵其与与、 利其然、 勉为其难、 匡其不逮、 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、 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、 厕足其间、 厕身其间、 反其意而用之、 反其道而行之、 反治其身、 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、 取法于上,仅得其中、 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、 只知其一,未知其二、 各为其主、 各从其志、 各从其类、 各司其事、 各司其职、 各如其意、 各尽其责、 各得其宜、 各得其所、 各行其志、 各行其是、 各行其道、 各言其志、 各随其好、 名副其实、 名符其实、 名过其实、 吠非其主、 含糊其词、 含糊其辞、 听其自便、 听其自然、 听其言观其行、 哲人其萎、 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、 四其御史、 土耳其人、 土耳其海峡、 土耳其鸡、 地尽其利、 堕其术中、 大张其词、 天假其便、 天假其年、 天夺其魄、 天诱其衷、 夸大其词、 夸大其辞、 夸夸其谈、 夺其谈经、 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、 如入鲍鱼之肆,久闻不知其臭、 如其不然、 安其所习、 安其生、 安那其主义、 寝馈其中、 将顺其美、 尽其在我、 尽其所长、 岁聿其暮、 岁聿其莫、 岂其然乎、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、 布囊其口、 弃其余鱼、 弃其馀鱼、 张大其事、 张大其词、 张大其辞、 张皇其事、 弥缝其阙、 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、 徒有其名、 得其三昧、 得其所、 得其所哉、 得售其奸、 微乎其微、 心知其意、 忘乎其形、 忘其所以、 思归其雌、 恭逢其盛、 恰如其分、 悔其少作、 慎重其事、 戛戛其难、 批其逆鳞、 投其所好、 拟人必于其伦、 拟非其伦、 操其奇赢、 攎非其伦、 支吾其词、 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、 攻其不备、 攻其无备、 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、 故甚其词、 文似其人、 文如其人、 文过其实、 无其伦比、 无其奈、 无其奈何、 无出其右、 无所不尽其极、 无所不用其极、 无所施其伎、 日月其除、 曲尽其妙、 曲尽其巧、 曲尽其态、 更其(gèng-)、 有其父必有其子、 望其肩项、 望其项背、 杼柚其空、 果不其然、 果如其言、 柴立其中央、 格其非心、 梁木其坏、 死得其所、 毕其功于一役、 永世其芳、 求其友声、 泛泛其词、 泰山其颓、 洞察其奸、 洞悉其奸、 洞烛其奸、 洞见其奸、 爱之必以其道、 爱之欲其生、 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、 爱非其道、 物伤其类、 物尽其用、 狗彘不食其余、 狗猪不食其余、 独善其身、 独擅其美、 独行其是、 独行其道、 用其所长、 百思不得其故、 百思不得其解、 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、 盛名之下,其实难符、 眇乎其小、 瞠乎其后、 瞠呼其后、 知其一不知其二、 知其一未睹其二、 知其一未知其二、 知其不可而为之、 知几其神、 磬其所有、 神乎其技、 神乎其神、 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、 秦失其鹿、 穷极其妙、 突如其来、 终其天年、 绝其本根、 绳其祖武、 罚当其罪、 美其名曰、 翩其反矣、 耕者有其田、 自圆其说、 自得其乐、 自行其是、 自食其力、 自食其恶果、 自食其果、 自食其言、 舍我其谁、 草入牛口,其命不久、 莫名其妙、 莫明其妙、 萨其马、 董其昌(1555-1637)、 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、 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、 虎豹不外其爪、 虚有其表、 蜀得其龙、 褫其华衮,示人本相、 见其一未见其二、 言提其耳、 言过其实、 誉过其实、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、 谈过其实、 蹈其覆辙、 蹑足其间、 身其余几、 躬逢其盛、 过甚其词、 过甚其辞、 还其本来面目、 这其间、 连抵其隙、 适当其冲、 适当其时、 适得其反、 适逢其时、 避其锐气、 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、 郑重其事、 郑重其辞、 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、 长发其祥、 闪烁其词、 闪烁其辞、 阒其无人、 阿其所好、 阿其那、 陈其美、 陈其美(1878-1916)、 隐约其词、 隐约其辞、 难乎其难、 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、 顺从其美、 饱其私囊、 马其诺防线、 马其顿人、 马其顿王国、 马牛其风、 高下其手、 高其佩(1672-1734)、 鬼瞰其室、 鸟焚其巢
乃其、 何其、 侍其、 兹其、 凄其、 卡其、 卢其、 唯其、 夜何其、 大概其、 奚其、 妄其、 尔其、 尤其、 岂其、 彼其、 忽其、 惟其、 旁其、 更其、 殆其、 祝其、 若其、 郦其、 阒其
其的拼音:qí、jī,阳平调,声母为q,韵母为í。
其的繁体字:其 (为本体字即无繁体字)。
其的部首:八部。
其的笔画:8画;其字繁体字多少画:8画;其字康熙字典多少画:8画。
其的笔顺:其的笔画顺序为一丨丨一一一ノ丶一一一一一一ノノ,书写为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点、横、横、横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撇。
其字五行属什么:属木;与其字相同五行属木的起名用字有:建、军、国、春、杰等五行属木的字。
其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:用字频率为394695人次
其字取名的寓意:寓指更加、突出、特别之意。
其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:像征为意雷厉风行、其乐融融、舍我其谁之意。
其字取名的含义:其字含义为揣测、反诘、命令、加强之义。
好听的带其的名字:
其昇、 其仓、 其盈、 其冬、 其芹、 时其、 兼其、 其雁
其拼音 jī qí 其部首 八 其笔画 8 注音 ㄐㄧ ㄑㄧˊ 繁体字 其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独体结构 造字法 象形 笔顺 横竖竖横横横撇捺 其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其五笔86:ADWU 其五笔98:DWU 五行:木 UniCode:U+5176 四角号码:44801 仓颉:TMMC GBK编码:C6E4 规范汉字:0996 其的解释● 其
qí ㄑㄧˊ
◎ 第三人物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他们(她们)”、“它(它们)”;“他(她)的”、“他们(她们)的”、“它(们)的”:各得其所。莫名其妙。三缄其口。独行其是。自食其果。
◎ 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个”、“那些”:其他。其余。其次。文如其人。名副其实。言过其实。
◎ 那里面的:其中。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
◎ 连词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:“其如是,熟能御之?”
◎ 助词,表示揣测、反诘、命令、劝勉:“其如土石何?”
◎ 词尾,在副词后:极其快乐。大概其。
英文翻译
◎ 其
he his such that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其 jī
〈词性:名〉
(1) 通“諅”。周年 [anniversary]
丧:父母三年,妻、后子三年,父、叔父、弟兄、庶子其,戚、族人五月。——《墨子》
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,其年,民被白布。——《管子·轻重戊》
亟其乘屋,其始播百谷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(2) 另见 qí
词性变化
◎ 其 qí
〈词性:代〉
(1) 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“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“丌”( jī ),变成“其”。( jī )本义:簸箕。今字作“箕”。“其”假借为代词:他、他们、那等)
(2) 彼、他 [he]
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 孔子。——《师说》
(3) 又如:独善其身
(4) 她 [she]。如:萨奇打他的妻子,将其打倒在地
(5) 它 [it]
或者不如说希望: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——鲁迅《祝福》
(6) 他们;她们;它们 [they]。如: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
(7) 他的 [his]
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(8) 又如:其妻
(9) 她的 [her]。如:其夫
(10) 它的 [its]。如: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
(11) 他们的;她们的;它们的 [their]。如:他们思想保守,固守其老一套做法
(12) 根据情况所指的、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[人、物、意思或时间] 的 [that]
其日牛马嘶,新妇入青庐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》
(13) 又如:正当其时
(14) 这样,如此 [such]。如:不乏其人;其然(如此)
(15) 姓
◎ 其 qí
〈词性:副〉
(1) 也许;大概 [perhaps;probably;most likely]
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!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
其自桓叔以下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齐国其庶几乎。—— 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齐其庶几乎。
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(2) 表示祈使。当,可 [can;may]
吾其还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君其详之。——南朝梁·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汝其善抚之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弟其宽心勿畏可也。——太平天国· 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
(3) 将,将要 [should]
今殷其沦丧。——《书·微子》
(4) 表示诘问。通“岂”,难道 [Does it mean…?Shouldn't it be?]
其为死君乎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其敢自谓几于成乎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其可怪也欤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其孰能讥之乎?——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中国其果老矣乎。—— 清· 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
(5) 极,甚 [very]
开地数千里,此其大功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
◎ 其 qí
〈词性:连〉
(1) 如果,假设 [if]
其或未能处置,即且给公验。——唐· 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
(2) 或许;大概 [perhaps]
我中国前途,其有望乎?——《负曝闲谈》
(3) 又如:其诸(或者);其者(或者)
(4) 还是。表选择 [still;yet]
其真无马耶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杂说》
(5) 又
其真不知马耶。
其亦足乐乎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◎ 其 qí
〈词性:助〉
(1) 用作语助。
(2) 附着于形容词前、后,起加强形容的作用
北风其凉,雨雪其雰。——《诗·邶风》
(3) 又如: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;这类好辞书,尤其需要;说得何其好哇!
(4) 句中助词,无义,只增加一个音节
虽僻远其何伤。——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(5) 又
云霏霏其承宇。
其敢自谓几于成乎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[①][qí]
[《廣韻》渠之切,平之,羣。]
(1)代词。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。他(她、它)的或他(她、它)们的。
(2)代词。指代第三人称,他(她、它)或他(她、它)们。
(3)代词。表近指或远指。犹此,彼,或这些,那些。
(4)代词。表特指。其中的,当中的。
(5)代词。虚词。无义。
(6)副词。表推测、估计。大概,或许。
(7)副词。表诘问。犹岂,难道。
(8)副词。表示祈使。犹当,可。
(9)副词。表时间。a.表未来的,犹将,将要。
(10)副词。表时间。b.表过去的,犹既,已经。
(11)副词。表示论断,相当于“乃”。
(12)介词。表时间、处所或方向。犹于。
(13)连词。表示选择。或者,还是。
(14)连词。表示让步。尚且。
(15)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如果,假如。
(16)助词。用于定语之后或主谓之间,犹之。
(17)助词。用于动词之后,相当于“了”,“着”。
(18)助词。用于形容词之后,相当于“然”。
(19)助词。用于疑问代词的前后,起强调作用。
(20)助词。用于句中,无义。
(21)姓。汉代有其石,宋代有其德,明代有其福。
[②][jī]
[《廣韻》居之切,平之,見。]
(1)助词。用于疑问代词之后,表疑问语气。
(2)用于地名。
(3)用于人名。汉代有审食其、郦食其。
[③][jì]
[《集韻》居吏切,去志,見。]
助词。常用在“彼”之后。
音韵参考
[上古音]:之部群母,gi?
[广 韵]:渠之切,上平7之,qí,止開三平之群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·去声四寘
[唐 音]:*ghi?,ghi?
[国 语]:qí,jī
[粤 语]:gei1kei4
[闽南语]:ki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